回看记忆中那些拥挤混乱的中国城市,且仍有部分城市 依旧如此,这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中国在城市改造和城 镇化建设中选择简单整齐的新城市规划。但人们却很少 考虑到由过于简化的城市规划引发的各种城市问题:高 负荷的交通压力、单调的城市意象、低效的资源利用以 及社会交往和较少的文化交流机遇。
能否把标准的土地利用区划方法根本性地转变成为一种 能够为城市所用的、既明确又丰富的组织体系?如何在 避免混合且无法兼容的城市功能的同时,鼓励城市多元 活动共存的复杂性?
在网络区划应用到城市规模的最初实践中,BAU将整个 城市中的工作区域、生活区域、商办服务混合区域以及 公园清晰地编织在一起。
网络为整个城市的土地发展提供规划上的灵活性,不同 的功能量在不同实施阶段可根据需求增减,确保同时有 单一功能地块和混合功能的地块:不同的单一功能带交 叠时,自然产生了混合功能的地块,成为尺度和功能的 加强处。比如在这个项目中,商业网络的交叠处成为每 一个地区的市场,也是商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相邻于商业网络交叠处,公园网络与商业网络交叠则成为公园 中的广场和公共活动空间。
把一些无污染的轻工业企业保留在城市中有很多好处: 多元化的活动、环境和人,上下班交通时间的缩减以及 由此改善的温室效应。工作区及生活区同时共存于城市 中,并且产生一系列的交互作用。
在中国的城市中适当增加制造业的分布数量,不是简单 地划分出单一的轻工业区,最有效方法是指定轻工业适 合进驻的商业区域,并且通过宽阔的道路和绿化带将这 些区域与居住区相分离。
网络的连续性使人们能够横向感受各种城市环境:连续 的公园、连续的商业网、连续的轻工业网、连续的居 住网。连续的居住网络使我们可能创造出安全的步行体 系,使之在夜晚也可以很活跃,为城市街道提供无声的 安全监督。
网络组织的另一个特征,例如道路系统是可根据基地现 状特制的。地势、沉降、道路、水系,这些现状条件甚 至有助于扭曲、分解世俗规则中讲究的匀称网格形状, 使网络形态多样化。
网络的匀质特征,使城市发展的分期变得极其灵活,因 为它的每个部分都拥有必要的设施:居住区、公园、商 店和办公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