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停留在动态瞬间:临空超大型围合式建筑
临空国际商务写字楼项目为上海大虹桥片区建设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地带,同时也是上海市长宁区的重要门户。该场地毗邻上海重要的交通枢纽,集高铁中心、机场、地铁站、汽车总站于一体的中国最大的交通枢纽中心之一,虹桥综合交通枢纽。
呼应环境
为了应对周边大尺度道路基础设施环境,BAU有效地将其设计成一个超大型围合式建筑,这一建筑类型在当代上海非常少见。沿街的建筑体量与高架环路的尺度和车流速度相呼应,打造了气势连贯、极具动态韵律的沿街立面,内侧则构造了一片舒适的静谧绿洲。
围合式建筑南侧的长弧型段呼应相邻立交的交通流量及动态轨迹。从城市立交捕捉到的对角线式动态轨迹,被映射在280米长的弧形立面上。立面上的模数单元就好像被城市立交的能量牵引一般产生变化,通过模数单元的旋转,移动,进而突显运动轨迹在立面上留下的痕迹,增强立面对交通能量的表现及对动态瞬间的捕捉。随着观察者视角的推移,模数单元两种颜色的立面元素在锯齿形平面布局中此消彼长,给驾驶者营造一种建筑自身在移动的视觉效果。
立面模块可实现自遮阳,垂直倾斜的玻璃窗为办公室空间提供有效地被动式遮阳系统。单元模块的西侧采用彩釉玻璃,能有效阻挡西晒带来的不利影响。园区内的建筑均充分考虑被动式遮阳系统,利用水平遮阳百叶、横竖向综合遮阳模块有效的阻挡阳光过度直射,实现智慧节能、绿色环保的建筑理念。
人性化设计
南侧面向城市的立面底部,大小不一的城市开口为人们提供了通往内侧园区的城市捷径,穿越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空间体验。如果说建筑的外侧体现了对交通道路的大型尺度和动态韵律的表现,那么园区内部则体现的是对人性尺度的把控,一个充满了绿色景观的静谧环境——草坪、树木、步道、小型广场和交流空间。
内部交通流线以最短最快的方式连接了所有建筑物。环绕场地中心的线性下沉庭院设有商业和餐饮,人们能通过可休息的大台阶、自动扶梯和电梯直达下沉庭院。体育及社区中心建筑位于下沉庭院的最西端,可休息的大台阶连接其首层入口和下沉庭院。由带有遮阳棚的体育馆前广场和大台阶共同构建的共享广场,给大家提供一个能够欣赏整个项目内部环境的视角。
一系列大型框景阳台被运用到了园区内侧的每一栋建筑,在打造独一无二特性的同时,也为每层楼的员工提供了户外休闲空间。体块被挖掘后如同洞穴一般的空中阳台,展示了该建筑另一种独特、重要的设计语汇。所有框景阳台都面向园区的内庭院,站在不同楼层和角度的员工都能欣赏到园区内的优美景致。
从天空的角度
该项目毗邻上海虹桥交通枢纽,意味着这栋建筑不仅要接受游客来自地面的审视,还要接受客机乘客在上空的观赏。屋顶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BAU通过锯齿形屋顶廊架来反映建筑的模块化设计。廊架上的大型径向图形同比缩放与整个建筑模块匹配,打造了一个从数公里外的高空也能清晰可辨的地标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