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原型现实化
给保守主义的销售刺激
众所周知中国的住宅设计偏保守,常由重复的建筑类型组成。然而,有个例外是第一用途为售楼处的俱乐部会所。这座建筑往往被期待成为一个原始地标,它既要足够奇巧以抓住顾客眼球,又要足够独特以让人看到该住宅区的艺术性倾向。
实现虚拟原型
该项目的形式和空间命题都基于克莱因瓶,更准确的叫法是“克莱因表面”。这是一个类似于莫比乌斯环的空间模型。它代表了以三维形式实现的一些尝试,是一个四维的数学概念。最终呈现的结果便是一个只拥有外表面,但内外连续的容器。
这是BAU第二次尝试克莱因瓶建筑,简单来说,它就像一个巨大的三层盒子,底层连带一个可弯曲延伸回盒子内部的“尾巴”。该建筑以一个立方体的砖瓦形式呈现,但它并不像看上去的那样:它有一端被抬离地面,高度缩减到两层处,又扭回来穿过盒子;而且该盒子看上去并非静止的,它有一个起伏不平的外表面,就好像盒子被它自己的“尾巴”冲击变形了一般。“尾巴”处采用顺砖式砌合,一直向上延伸到墙壁和屋顶。
建筑的内部空间连续且富有动态,多样的规模和形式令人惊喜。底部有零售店和咖啡馆,上层则是一个巨大的漏斗形体育大厅。立于体育大厅内的上升台阶,可同时观看场内所有活动。
入口、窗户、照明和通风用的天窗都采用相同的设计手法,它们看上去像一系列随机的穿孔,但实际上它们都是经由我们对内部空间功能进行精密分析后所得。这种穿孔似的门窗布局也维持了“克莱因表面”的平面特性。
稳定而非静止,轻巧而不肿大
这栋建筑是一个稳定而非静置的三维动态物体,而不是传统砖石建筑的静态结构,这一设计将有助于提升该住宅项目的成交率。